

成果名称
双优573(优质广适杂交稻)
审定(登记、认定)编号
国审稻20180014
成果主要完成人
马炳田、李仕贵、涂斌、王玉平、钦鹏、陈薇兰、袁华、陈学伟、李伟滔、贺闽、王静、朱孝波、尹俊杰
成果完成单位
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、四川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
成果介绍
(一)成果特征特性(难点、核心突破)
1.品质优势
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5.1天,比对照F优498长2.3天。株高117.8厘米,穗长25.1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4.6万穗,每穗总粒数197.1粒,结实率79.1%,千粒重29.2克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0.4%,垩白粒率20%,垩白度1.6%,直链淀粉含量18.0%,胶稠度89毫米,长宽比2.9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2级、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三级。
2.产量与效益优势
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32.85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2.92%;2016年续试,平均亩产675.01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7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.93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85%;2017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7.23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5.66%。
3.抗性优势
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3、2.3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较弱。
(二)适宜种植区域
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(三)示范推广情况
2019-2022在西南、湖南、广西等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,面积在30万亩以上。
(四)获奖情况
第六届“稻香杯”优质米奖。
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杨果
联系电话:18181988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