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果名称
川两优884(高产型水稻)
审定(登记、认定)编号
国审稻20210260
成果主要完成人
李平、朱军、陈雄伟、邓其明、王世全、李双成、刘怀年、梁越洋、邹挺、张仕军、黄斌
成果完成单位
四川农业大学、合肥新谷种业有限公司
成果介绍
(一)成果特征特性(难点、核心突破)
1.品质优势
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28.9 天, 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 4.3天。株高120.9 厘米,穗长 23.9 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5万穗,每穗总粒数 250.8 粒,结实率79.9%,千粒重23.4克。整精米率60.5%,垩白度 8.8%,直链淀粉含量16.9%,胶稠度50毫米,碱消值 6.4 级, 长宽比 2.8。
2.产量与效益优势
2019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73.11 千克, 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.06%;2020 年续试,平均亩产613.73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 5.1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43.42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60%;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609.17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.16%。
3.抗性优势
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9、3.8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,白叶枯病 7 级,褐飞虱 9 级,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一般。
(二)适宜种植区域
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(三)示范推广情况
2019-2021年在长江下游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,表现优秀。
联系方式
联系人:朱军
联系电话:13908077984